品牌授權企業看變化——
今年9月7日是“天賦河套”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發布三周年的日子。3年來,“天賦河套”品牌授權企業及其產品發生了怎樣的蝶變,又是如何帶動上游產業發展的?近日,記者走進授權企業金伯利農場,探尋現代農業帶動下,職業農民合伙人的致富路。
農忙時節,臨河農場八分場,金伯利農場的連棟大棚里,農民正忙著采摘西紅柿。一桶桶新鮮的精品西紅柿被三輪車拉到不遠處的選貨場,經過人工篩選,最后被運送到國內一二線城市的中高端市場。
“我們做的是訂單農業,產品銷往大中城市,價格走得也比較好。”內蒙古金伯利農場有限公司副總盛春江介紹,農場銷售的農產品以“天賦河套”品牌產品為主,這類產品比較成熟,市場口碑好,消費者認可度高。
“今年我們跟綠業公司申報了網紋甜瓜、翠花甜瓜、網紋蜜瓜、貝貝南瓜4款自主研發的新品種,準備下一步主推。”盛春江告訴記者,“天賦河套”品牌產品的品質要求很高,此次申報的都是公司利用基因組學等先進技術選育出來的新品種,產品經SGS檢測,265項農殘和有害物檢測結果均為零,達到出口歐盟標準。
3年來,“天賦河套”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授權產品銷量逐年上升,銷售范圍越來越廣,陸續有北上廣中高端市場專門派人來農場下訂單。今年,金伯利農場繼續擴大種植面積,在巴彥淖爾市陸續建設磴口縣和五原縣兩個規?;N植園區,目前均已投入運營。
在“天賦河套”品牌的引領下,金伯利農場種植的西紅柿、番茄、西瓜等優質農產品搭上順風車,進軍北上廣中高端市場。金伯利農場現代農業示范效應顯著,獲得“2020年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綠色創新獎”提名。
“作為現代化農場,我們在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探索職業農民合伙人經營模式,提高設施農業技術水平,幫助農民種出符合我們種植要求和質量標準的優質農產品,幫他們銷售出去。”盛春江說,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金伯利農場將園區建成為全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基地,年培訓新興職業農民2000人次以上,帶動當地群眾走上更廣闊的增收致富之路。
9月1日,絲絲細雨飄落在臨河農場八分場,走進金伯利農場連棟大棚,紅彤彤的西紅柿結了7層果,提著塑料桶的農民在田間采摘,成桶的西紅柿裝車后將被送到采收加工車間分揀、裝箱。
金伯利農場(臨河)場長楊全勝介紹,農場分南北兩區,南區為設施農業示范區,占地800畝,連棟大棚12棟,配套智能灌溉系統、育苗工廠、智能溫控系統和采收加工車間,主要種植高品質甜瓜、西瓜、南瓜、番茄;北區為大田試驗示范區,占地1000畝,以科研和露地栽培試驗示范為主,主要種植甜高粱、耐鹽堿飼料玉米、耐鹽堿苜蓿、西葫蘆、哈密瓜等。
平時農場里只有3名技術工人、6名職業農民合伙人。生產全部流程化管理,技術要求高的操作環節由專業技術工人完成,其余環節由普通農民完成。金伯利農場引入機制,農民土地流轉后,既可在農場打工,也可以成為合伙人,每個合伙人管理50畝左右的連棟大棚。
59歲的梁永宏是金伯利農場的職業農民合伙人,每年4—10月份,在農場負責3號地的棚室管理,基礎工資加上效益工資月收入能達到4500元。土地流轉前,他在臨河農場八分場有30畝地,每年種玉米、小麥,年收入3萬元。
“種植西紅柿的3號地以前是我家的,當年思想認識跟不上,村干部給我算了一筆賬,土地流轉費2.1萬元,在農場打6個月工,采收的時候做計件工,一年收入5萬多元,比之前翻了一番。”梁永宏說,剩下的半年時間里還能外出打工。
“來這里3年,無形中學會很多現代農業種植技術,如育苗技術、病蟲害防治、有機肥改良土壤環境等等,以前根本想不到,柿子不打農藥也能防治病蟲害。”梁永宏告訴記者,入職前,金伯利農場會給每個合伙人做新型職業農民技能培訓,從土地整治、種植到采收全程培訓,由公司提供基地、種苗、生產資料、技術服務,合伙人負責生產和用工管理,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給當地農民帶來了致富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