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上午,由水利部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舉辦的“水美中國”首屆國家水利風景區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發布會在北京舉行。
活動通過線上直播向全國人民展示了第一批重點推介的10個標桿景區的獨特魅力,其中就有二黃河水利風景區。
此次推介的10個典型案例是從全國各地推薦的76個案例中擇優遴選出來的,涵蓋了東、中、西部不同地區和水庫型、河湖型、灌區型等不同景區類型。這些案例通過探索“水利+”科普研學及文旅農康等融合發展模式,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修復健康水生態、構建宜居水環境、弘揚先進水文化、發展美麗水經濟、傳承紅色水精神和助力鄉村振興、帶動城鎮綠色發展等方面成效顯著,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具有較高的借鑒與參考價值。
發布會上,來自巴彥淖爾的講解員劉暢深情講述了內蒙古河套灌區總干渠開挖時的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以及一代代河套水利人賡續傳承、弘揚和踐行的治水精神,介紹了河套灌區的獨特價值。
二黃河水利風景區是依托內蒙古河套灌區總干渠而建,屬于灌區型水利風景區。通過探索“水利文旅+科普研學”發展模式,推動水利工程與水利文化科普建設有機結合,深入挖掘河套灌區水科普資源和水文化內涵,梳理形成河套灌區水科普、水文化和灌溉工程遺產科普知識體系,以黃河水利文化博物館為載體,建立菜單式科普,創新繼承弘揚黃河文化,塑造“二黃河”品牌,致力講好“黃河故事”,服務黃河文化旅游帶建設?,F擁有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國家水情教育基地、全國水利科普大賽一等獎、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等榮譽。
站在新的歷史發展起點,河套灌區將全面推動“數字二黃河”建設,圍繞農業灌溉、工程建設管理、水生態建設、水資源保護和節約利用來開展,重點聚焦灌溉服務,留足空間,分步實施,全面提升總干渠在保障和服務全市工農業生產、居民生活、生態建設等方面的水資源支撐能力,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樣板區。